双减下住家教师市场开始火了
双减下住家教师市场开始火了,住家教师就是住在学生家里,负责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素质教学的老师。某种程度上,说是保姆也没有什么毛病。双减下住家教师市场开始火了。
双减下住家教师市场开始火了1
住家教师火了,有的月薪高达两三万元。
据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双减”之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被严格监管,但披着“马甲”转入地下的学科类培训住家教师、一对一辅导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私教,借以“高端家政”“高级保姆”的形式在市场自由流动,对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将形成新挑战。
图片来源: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教育部表示,要加大一对一私教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据人民日报消息,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9月23日强调:“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注重当前和长远相统一,往深里做、往宽里做、往严里做、往远里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下一步,一是继续完善配套政策。在督促各地落实好已经出台的配套文件基础上,加快预收费监管、加强培训机构党建等其他配套政策法规的制订进度。研究修订竞赛管理办法,治理打着“国际”旗号的各类竞赛。同时完善“营改非”流程,进一步明确过程中的公示期限、资产确权等政策。研究起草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在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场所、培训内容等方面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机构同步作出规定。加快校外培训管理条例立法进度,对非学科类机构管理一并纳入。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络协调,统筹运用好各种方式方法,加大对“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继续跟踪各地进展,压实地方责任,适时开展“双减”大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的省份加强针对性指导帮扶,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地方和人员严肃问责。
三是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梳理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建立典型经验推广制度,遴选推广一批、印发宣传一批、网站公布一批、主流媒体报道一批、深度剖析一批、打造“双减”精品一批,持续深入宣传引导,营造“双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双减下住家教师市场开始火了2
202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最严“双减”政策的出台,意见发出后,随机引发教培行业的“大地震”,许多课外辅导机构被迫关停。
但是,出人意料的,就在许多教培行业遭遇“严冬”之时,家教行业却奇迹般地重新翻红,其中住家教师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5月底,有一张应聘截图在网络上走红,截图内容显示:一名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的29岁女子申请应聘管家的工作,而其中的管家工作,实质就是住家教师。
无独有偶,这类打着保姆,管家旗号的应聘,充斥在互联网的各大角落。不难看出,国家虽然对课外培训机构重拳出击,连下杀手,但是住家教师这一神秘职业却并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成功逆袭,甚至被许多家长视为“救命稻草”。
尽管近期国家密集发布双减政策,但其在减负方面的效力值得商榷,“双减政策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教育压力,而现今的工作压力之下,家长往往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其次,孩子的学业当中避免不了考试和成绩的压力。因此,住家教师的大火是一种必然。”
事实上,住家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当下的“特产”。时光倒回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80后独生子女一代教育需求的提高,以应试辅导为主的家教在北上广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成为不少中产家庭教育投资的必选项目。
来到2014年,“互联网+”之风席卷世界,家教020平台借势扶摇直上,以燎原之势迅速攻占在线教育市场。十数年一晃而过,乘着家教行业这一“快车”,住家教师行业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开始初具规模。
遗憾的是,这种令人惊叹的辉煌仅仅维持了短短一年的时间,由于平台存在低频,用户粘性差,非标等等问题,家教020迅速陨落,一时间销声匿迹,住家教师也随之淡出人们的视野。直到2021年,转机才终于出现。在双减政策的攻势之下,课外培训市场哀鸿遍野,“红杉住家教师”“家庭教师研习社”等等高端家教机构却凭借其迷惑性,隐蔽性逐渐兴起,助力住家教师乘势上位,成功攻占教育培训市场的高地。
《乔家的儿女》中阻挠乔一成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个例,而是众多被教育焦虑和对阶级固化的恐惧所裹挟的家长的缩影。自1985年以来,单“减负令”便已下达超过50次,但其效果始终不理想:减负力度越来越大,学生的书包和家长的压力却也似乎越来越沉。究其根本,应试教育的选拔机制一日不变,学生和家长的减负就一日无法真正实现。
在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贫富分化和阶层分化已十分显著。50%的中考录取率和学历至上的'社会共识之间的巨大矛盾,不得不倒逼家长们使劲浑身解数来提高孩子的学历,以期孩子在将来能获得寻求工作乃至实现阶级跃升的“通行证”。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近三成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降低期望薪酬仍屡屡碰壁。在这种情况下,平均薪资上万、注重学历文凭的“住家教师”便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工作首选之一。
家和教的深度结合
通俗地讲,住家教师就是住在学生家里,负责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素质教学的老师。辅导的同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不负责家务等。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家教主要可分为学科辅导、素质教育、陪伴成长三种类型,住家教师属于最后一种。学科辅导型家教,顾名思义,以学科辅导为主要任务,以提分为最终目标,一直以来颇受家长青睐。但随着国家对课外学科培训的严厉打击,部分家长不得不另谋他路,将目光转向陪伴成长型家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教,住家家教属于小众的高端家教,其工作内容不仅包括辅助孩子学习,更多还在于身心的陪伴和照顾。
某种程度上,说是保姆也没有什么毛病。
比如某一家庭,父母均为医护人员,出于工作原因,平时很少在家,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住家教师的肩上。除了辅导孩子学习,住家教师还需要督促小孩按时起床等生活琐事。这个职业并不轻松,需要很大的耐心。
住家教师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与小孩相处,出于工作性质,住家教师的服务对象以低龄儿童为主。这就意味着,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既不能过分严厉,让小孩与自己产生隔阂,又不能过分宽松,失了自己教师的威严。重点在于掌握其中的平衡。
据有过住家教师工作经历的人分享,如果遇上的孩子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做事拖拖拉拉,对学习有知难而退的心理。对此,在固定每项任务用时的时候,会设置一个DDL,还会做孩子喜欢的食物作为奖励。而细致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在传统家教的工作范畴之中了。
广州,是中国目前住家教师市场需求最大的三所城市之一,其余两所分别是上海和北京。在这些一线城市,部分名校毕业的住家教师月薪起步便达到了2万以上。住家教师的火爆,早已经有迹可循。
减负路漫漫
包吃包住、事少钱多,没有KPI和996,不用挤地铁和找房子……在外行看来,这些都是住家教师令人羡慕的待遇。在部分人眼里,似乎只要拥有漂亮的学历这一“敲门砖”,住家教师便可以轻松月入过万。
但对于深入从事这一行业的住家教师而言,这样的看法未免过于片面。
就目前来看,住家教师的服务对象以“高净值人群”居多,许多富裕家庭的家长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而言更高。尤其是当下,随着中小学教改、新中考、新高考的启动和社会整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甚至开始直接与学生的毕业、升学挂钩。
在这种形势下,不少雇主在聘请住家教师时,会优先考虑在同等条件中拥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一技之长者。与高要求、高薪资相对应的,是雇主对住家教师的高标准、高期待,落实至住家教师身上,便是直接与小孩成绩挂钩的“KPI”考核,隐形而沉重。既要安抚孩子的逆反心理,又要达到家长的高期待值,这是许多被家长重金押注的住家教师们所要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关系着其和雇主能否保持良好、和谐关系的重要前提。毕竟不同于普通家教,住家教师在工作期间几乎需要24小时居住在雇主家里,双方的磨合至关重要。
并且,现阶段的住家教师行业尚还缺乏保障,不适合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规划。究其本质,住家教师只不过是换了“马甲”的校外培训,与“双减”政策直接对冲。为了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许多住家教师在求职时,并不直接以家教的名义展开,而是代以“高端家政”这类定义比较模糊的名称。
眼见住家教师发展势头越来越旺,大有与“双减”政策针锋相对、各自为政的趋势,国家再次重拳出击。9月8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尤其是以“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对于教育部此举,大部分人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国家这样做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体现,如果住家教师、私教盛行,那么处于社会上层的人将能通过这些方式让他们的孩子提高成绩,而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则只能通过学校的教学进行学习,他们的教育资源就不平等了,社会中下层实现阶级跨越的机会将会更难。”
归根到底,以住家教师为代表的高端家教属于精英教育,其服务对象更多集中于“高净值人群”,而非普通的“工薪阶层”。放纵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向高端市场集中,使高收入人群获得更多高端教育的便利,而将没有余钱投入子代教育“军备竞赛”的工薪阶层排斥在教育竞争的门槛之外,对于教育公平无疑是贻害无穷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防止教育过度资本化、促进教育公平、有效抑制教育内卷,这本是国家减负的初衷,但理想与现实之间似乎总是存在着一条无法逾越的名为“教育焦虑”的鸿沟。说到底,在当前应试教育的选拔机制下,如果教育资源不均和贫富阶层固化问题无法解决,教育焦虑也许就还将长期存在,住家教师这类换汤不换药的变异行业就依然拥有发展空间。住家教师乃至教培行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和国家的发展布局相吻合。
是进一步升级,还是被新的形式取缔,最终将交由市场和国家共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