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出现的三大矛盾
亲子之间出现的三大矛盾,在所有家庭矛盾中,亲子之间出现的三大矛盾大概占20%左右,很多的时事情都会引发亲子之间的各种矛盾,以下分享亲子之间出现的三大矛盾。
亲子之间出现的三大矛盾1
一、亲子之间存在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是人们在知觉自身、他人或外部环境时,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爆发的矛盾冲突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双方对于某事的认知不同,或是其中的一方存在认知偏差导致的。
比如就玩手机这件事来说,父母之所以禁止孩子玩手机,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玩手机意味着玩物丧志,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视力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而孩子坚持要玩手机是因为玩手机能够使自己放松下来,学习本身就已经很辛苦了,如果连玩手机的快乐也被剥夺了,那真是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体验。同时手机上网可以看到很多学习方法的分享以及学习资料,这能够促进自己高效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校里同学谈论的话题都是网上的话题,如果自己不玩手机那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样自己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社交。
如果父母和孩子坚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没有看到自身在认知上存在的偏差,不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并进行一定的妥协,这势必会导致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或者矛盾。
二、信任缺失
心理学认为信任是人格特征和人际现象,是一种定的信念,维系着社会共享价值和稳定,是个体对他人话语、承诺和声明可信赖的整体期望。个性不同的人则信任程度也不相同。有些人很容易相信别人,而有些人很难信任别人。
一般来说,对一个信任你的人施加影响或者说服一个信任你的人是很容易的,而如果对方不信任你,那么你想要说服对方很难。这一点在家庭中也同样适用。很多家庭教育工作者都在强调亲子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这其实就是在强调亲子之间信任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信任,那么沟通只是在对牛弹琴,你所说的话对方根本就不相信,因此你所表达的内容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比如孩子在某件事情上撒了谎被父母发现了,父母对孩子产生了不信任的心理,那么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算是真的,父母也会有所怀疑。
就像寓言故事《狼来了》里的主人公一般。信任缺失以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会变得很不顺畅,沟通不顺畅的结果便是矛盾的产生。
三、控制欲与反控制
控制欲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个体对某人或者某物在一定程度上的绝对支配,不允许意外或者是有其他差错,也不允许对方违背自己的意思。反控制便是被控制方反对自己正在被控制或即将被控制的状态,这是一对矛盾冲突。由此可见,如果父母是控制欲很强的一方,孩子拼命地进行反控制,势必会爆发亲子之间的矛盾。
亲子之间出现的三大矛盾2
从《易经》的角度看,亲子关系有五种常见矛盾,看清本质,就能从源头入手解决问题。第三种,叫有心无力。
这种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比较早熟,想法与众不同,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强,能够替别人考虑问题,可以体谅家长的难处,知见与智慧甚至会超过父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地完全不像个孩子,反而象个大人,很多时候,不仅能够照顾家长的情绪,甚至会承担许多本该由家长承担责任。
他们往往有比较强的自主性,善于独立思考并完成工作,不喜欢依赖别人,更不愿意被别人约束。面对这种孩子,多数家长会有心无力,不知该用什么方法去教育,自己的知见也很难给到孩子有效的引导,即使强行用父母的身份去说教,非但不会有效果,而且会让孩子心生逆反,不愿意与家长沟通。
很多家长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听话,不好管,总是会怪罪孩子,但恰恰忽略了问题的根源在父母自身。有心无力型的亲子关系,孩子其实很操心,他们即要面对自己的成长与学习,又需要承担不少原本属于家长的担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孩子不需要管,家长也很难有能力管好,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事得得反,把孩子引向一下错误的方向。
如果想解决家长与孩子间的矛盾关系,欢迎周三周五晚八点半来直播间,我们会从《易经》的智慧,帮助家长探索解决之道。
亲子之间出现的三大矛盾3
第一类:孩子或者父母的心理精神问题。在这一类矛盾中主要表现在孩子一方,父母也有存在心理精神问题的,比较少见。这可能是因为父母面对子女来说更愿意包容退让,所以他们自身有问题在关键时刻不会和子女较真,特别是面对一些未成年子女,如果他们的行为明显失当亲友们也会自觉保护好未成年子女。但是在夫妻矛盾中,配偶的心理问题比较多见。
在现实中,心理问题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抑郁症和强迫症,精神问题则笼统归为精神分裂类。
第二类:责任感缺失。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子女一方,常见的有成年子女不孝,成年子女不抚养自己的孩子,成年子女不承担丈夫或者妻子的'责任。责任感的缺失集中表现在不承担角色义务,以上三点分别是没有承担子女、父母、配偶该承担的义务。
有人说父母也有缺责任感的,那种情况一般是对未成年子女而言,而且那种情况应该是配偶代替未成年子女追责。
第三类:危险行为和消极习惯。危险行为主要包括网瘾、网贷、早恋、早孕、赌博、吸毒、结伴斗殴。消极习惯主要指对待学习工作缺乏进取精神,比如爱睡懒觉,专注力缺乏,意志力薄弱,不够自律等。
这些行为如果不及时调整将会对当事人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不少人会因此三观扭曲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第四类:情感链接中断带来的叛逆敌对。导致情感链接中断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抚养,有的是父母某一次言行不得当导致孩子产生心结未能及时解开,有的则是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漠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次负面言行伤害需要3-5次正面言行的补偿才能平衡,但是很多人不愿意这样做,一些父母也不愿意这样做。他们会觉得,我道歉了,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什么他还不原谅我?
这其实是不懂心理学的规律造成的,这样一来刚刚有好转苗头的关系会再次恶化,并且再次恶化之后恢复的可能性会变得更小。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随意伤害一个人,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否则,将会对他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后果。
第五类:观念和个性的冲突。每个人的观念和个性都不同,但并非是每个人之间都会产生矛盾。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专业概念——侵略型人格。侵略型人格的人会对和他们持有不同观念和个性的人造成伤害,他们不仅固守自己的观念个性而且要求别人也和他们一样。这就是他们和普通固执型人格的区别,普通固执型人格是我坚持我的观念,我也不干预你的观念。
观念和个性冲突带来的亲子矛盾主要表现为父母干预子女的婚恋和生活方式,一些父母看到子女30多岁了还没结婚就天天骚扰自己的子女,还有些父母在子女家生活看不惯子女用的东西太贵,倒了吃不完的菜等。当观念和个性产生冲突时,一般调整可塑性大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