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艺术教育

时间:2024-03-09 22:27:19
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与艺术教育,孩子的发展问题,是亲人们所关心的,努力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幼儿时期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时刻,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看完美育与艺术教育,学着启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美育与艺术教育1

美育与艺术教育一样吗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也叫艺术美育。学校的美育可分为:校园美育、学科美育、艺术美育,美术教育所属的艺术教育就是艺术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具有综合高雅文化艺术素养的文明人、文化人。

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关于美育的内涵,席勒将其界定为“自由”。席勒所说的“自由”是一种超越实在、必然与理性的审美的关系性的自由。也是审美的想象力的自由,是想象力对于自由的形式的追求,从而飞跃到审美的自由的游戏。

当然归根结底,席勒所说的自由是人性解放的自由,是通过审美克服人性之割裂走向人性之完整。由此可见,这种自由观不仅局限于精神领域,而更侧重于现实人生,追求一种人性完整、政治解放的人生自由。因而是一种人生美学之路,开辟了整个现代美学走向人生美学的方向。

通过以上的一些相关介绍,相信大家也比较清楚的知道了美育和艺术教育,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孩子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不是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童年才是最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直努力的学习慢慢变强大才是最应该做的。

  美育与艺术教育2

滕矢初,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指挥、中国广播合唱团常任指挥、中国电影交响乐团常任客席指挥、天津交响乐团首席客席指挥及艺术顾问。他曾多次担任全国音乐赛事特聘评委、歌手综合素质考核评委。作为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素质评委,滕矢初用渊博的学识和诙谐幽默的表达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用善意和真诚的鼓励给选手们以信心和支持。他忠实的“粉丝”在互联网上发帖子:“滕先生让知识焕发了它原有的魅力,那是一种冬日里漫进人们冰冷心灵的阳光般的美丽,它真正印证了知识就是力量。”

穿越艺术:建起心灵温暖的港湾

“指挥、作曲、弹琴、讲学……在满满当当的日程安排中,您还是捧出了自己心血的结晶——《穿越艺术》一书?”

“把自己对于音乐、艺术、历史、教育、哲学和人生等问题的思考,集结成文字与大家一起探讨,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这本书涉及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是我所熟悉的,也是乐于与大家探讨的。而有关教育、孩子们的成长和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尽管有些是老生常谈,也许并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但我仍希望能写写它们。因为在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话题是绕不过去、终归要面对的;有些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少走弯路;还有些是希望强化一些曾经被扭曲或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化的价值观念……自从担任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后,我接到了很多人的电话和信件,大部分都是围绕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甚至曾开导过因为想不开而要寻短见的青少年。所以觉得做这样一件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古希腊的哲学家早就说过: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让一个人的心灵豁然开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是怎么做到的?”

“我能够做的只是实实在在地和他们谈话。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在讲学时,有个研究生直言不讳地问我,‘您在遇到极度苦闷的时候,会不会也像某某那样飘然而逝’?我笑着告诉他,飘然而逝虽然很‘潇洒’,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潇洒得起来的。不要说像我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潇洒不起来,就是像贝多芬那样无牵挂的人也无法洒脱。他在写了《海林根施塔特遗嘱》,渴求‘飞向死神’把自己‘从无穷的痛苦中解放出来’之后,却并没有真正随风而逝,而是继续活了下来并且创作了《第三交响乐》、《第五交响乐》、《第六交响乐》等感人肺腑的作品。为什么?因为他还有话要倾诉,因为心里有责任感。归根结底一句话:你不仅仅是为你自己活着。贝多芬说:音乐是苦恼的倾诉处,同时也是苦恼的避难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确实如此,据我了解一般把钢琴真正弹明白了、具备音乐修养的人,其自杀率是很低的。80多岁的指挥家依然可以上台酣畅淋漓地指挥一场音乐会,靠的就是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快乐教育: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滕矢初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我们教育的根本是教会人们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一个会欣赏美、创造美的有情趣的好人。从小加强审美教育,可以铸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审美取向的学生是有缺陷的学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是,如今很多学校减负的结果却是加负,砍掉的都是具有审美愉悦、陶冶情操功能的美育课程。我们应该减掉一些重复的课业,增加一些中西音乐、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其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成为必修课。从幼儿园到大学,构建一个系统的'审美教育工程。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熏陶。”

作为音乐家、钢琴家,在音乐教学上滕矢初是以“赏识教育”、“快乐教育”闻名的,被学生们视为“好友”。“跟我学习的孩子们几乎个个是乐呵呵的,到初中毕业时往往就能弹奏大学生、研究生课程的曲子了。我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我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我从没有把带学生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它是我获得人生快乐的一种途径,使我体验到艺术带给我的享受。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们的成长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带给我的欢乐与惊喜,远比我的付出要多得多!我一直认为:只有教师、家长本身具备一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孩子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

“怎么看待琴童?”

“在我看来,一个孩子对任何一件事能够产生兴趣都是很宝贵的,只要它不是不健康的,都应该给予鼓励,更何况弹琴是种需要动手动脑,带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我常说,越是难学的东西越有价值。而且音乐及学习乐器确实对人的一生大有好处,是使人身心受益、享用终身的财富。”

“那么,针对那些本来对学琴感兴趣,但是又不愿意被迫练习的孩子,您能给出一些建议吗?”

“学琴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是,当大家一起边学边玩,则就是一桩乐事了,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沙龙等家庭聚会,让学琴的孩子们相互交流,互相促进。”

家庭教育:耳濡目染水到渠成

“您会教儿子弹琴吗?”

“当然。我特别希望儿子能够精通音乐,弹琴、作曲、指挥都是专业水平,具备很好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文化修养,但是又不以音乐为生。就像我的好朋友刘欢,是流行音乐的当红人物,又有很好的古典音乐的修养,而主业却是在学院里教授音乐史。因为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从历史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要理解一部作品,就要追根溯源,要追溯到作品产生的时代、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宗教信仰以及相关的戏曲、诗歌等等。当你有了这些知识背景时,你就能够触类旁通,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就能切实感受到作品的美。”

“小家伙儿自己感兴趣吗?”

“他很感兴趣。学琴是要有一个氛围的,就像我小时候跟外公一起住在哈尔滨,一座文艺气息很浓的城市。我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特别丰富多彩:晚霞给江水、江边的树木、洋房披上金黄色的外衣,太阳岛上传来悦耳的手风琴声、口琴声以及阵阵悠扬的歌声。篝火燃起的时候,我和伙伴们披着毛毯放鱼钩,钓嘎鱼,熬鱼汤。口琴、手风琴、前苏联人留下的二手钢琴就是我童年的玩具,而唱歌、演奏则是我最好的游戏。那时候,舅舅时常把同学带回家里来,大家一边弹奏、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在那种情境下,耳濡目染地爱上音乐是特别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那么,父母对您从小学琴持何种态度呢?”

“小时候,邻居阿姨也曾为我的将来担忧而劝我的母亲,‘一个男孩子学点什么不好,整天叮叮咚咚的,将来长大了干什么’?母亲倒是很想得开,她从心里觉得:如果将来我能像我们学校教音乐的大赵老师那样,在一个普通小学里教音乐就挺好的。而我父亲的理念就是: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家长的职责尽到了也就心安了。家长的心态要平和一些,至于孩子今后做什么,做得怎么样,还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和各种机缘巧合。”

“大家都说您是一个幽默的人。如果说幽默来源于智慧,那么智慧何来?”

“还是美育的功能,美育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升华成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是自己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后的所得。仅有知识,仍然可能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因为只有心灵的改善才能真正拥有智慧。其实知识越学越简单,因为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当你学了作曲,你就会对钢琴演奏多一份理解和自信;学了指挥,你就会对作曲多一份理性的思考;而自修了美学、哲学、文学、历史等,你就会对音乐多一份独特的感悟。”

难怪滕矢初学识如此渊博,创作的影视音乐、器乐曲、歌曲如此丰富,他是把知识化成了智慧,用音乐的美来塑造灵魂。

《美育与艺术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